1997年的韩国围棋界迎来了一场载入史册的经典对决——年仅22岁的“石佛”李昌镐与师父曹薰铉在韩国围棋王位战决赛中狭路相逢。这场师徒之战不仅引爆了韩国媒体的热议,更成为亚洲围棋格局变革的关键节点。

一、赛前背景:师徒恩怨与时代更替

曹薰铉作为韩国围棋的“教父”,曾培养出包括李昌镐在内的众多顶尖棋手。但90年代中期,李昌镐已展现出超越师父的势头。1997年王位战五番棋前,李昌镐刚在国际赛事中连克中日高手,而曹薰铉则誓言“用经验教训徒弟”。韩国《东亚日报》用“新旧王朝的碰撞”形容这场对决。

二、棋局中的心理博弈

决赛第三局成为转折点。李昌镐在劣势下祭出“第127手”的绝妙挖,被《围棋天地》评为“年度最佳着手”。曹薰铉赛后坦言:“那一刻我知道时代真的变了。”最终李昌镐以3:1夺冠,但曹薰铉在第四局展现的“柔风快枪”风格仍让观众惊叹。

“这不仅是胜负,更是围棋美学的传承。”——韩国棋院评论员金成来

三、历史回响:韩国围棋的全球化序幕

此役后,李昌镐开启了对世界棋坛的统治,而曹薰铉转战推广围棋教育。1997年也被视为韩国围棋超越日本的标志年,直接促成了2001年韩国首次主办应氏杯。如今回看,当年比赛视频在YouTube上的点击量仍持续增长,印证着这场对决的永恒魅力。

有趣的是,决赛期间正值首尔梅雨季,赛场空调故障导致两人挥扇对弈的画面,意外成为围棋文化的经典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