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昭和棋圣》吴清源大师和秘书牛力力以及女儿吴佳澄

吴清源祖籍中国浙江嘉兴府石门,其祖父吴维贞曾为官福建闽侯]道台,也热爱围棋,后来家道中落。吴清源于1914年6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属福州市),为家中第三个儿子。当时其父亲吴毅正留学日本,期间曾接受日本方圆社石井千治指导围棋,同年10月举家从福建迁居北京。

吴清源七岁起跟爸爸学棋。青少年时期,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曾经赞助他生活费直至段一年后失势为止,并曾经对弈一局,当时国内围棋高手如顾水如、刘棣怀、汪云峰也对他的棋艺有所俾益。数年后吴清源在中国已难逢敌手,有“天才神童”之称。

后来旅华日本棋手井上孝平五段非常赏识吴清源的才华,认为他只要经过细心雕琢,必成霸业。于是把他引荐给日本围棋长老濑越宪作七段,并且送十四岁的吴清源赴日本修业,即被日本定为三段。1933年和日本围棋先驱木谷实一起发表“新布局”,并在和秀哉名人的对抗中使用中国古代流传的星、三三、天元开局,震动棋界。此后长期居于日本九段之首。当时小肚鸡肠的日本棋院,借口日本棋院的比赛只认可日本籍棋手,迫使吴清源于1936年加入日本国籍。吴清源从1940年开始称雄日本棋坛二十年,在日本最高级别的十次“十番棋”大赛中,将当时所有日本超一流棋手全部打降级,被日本棋坛誉为“现代围棋第一人”,日本称其为“昭和棋圣”,这也是日本国家级唯一的棋圣。为此,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还曾受授予吴清源围棋“大国手”称号。

当聂卫平九段取得了连续两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后,吴清源大师评价说“聂卫平才无愧是实际的世界第一”,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因为在这八盘胜利中,小林光一、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大竹英雄都是日本当代四大超一流棋手。藤泽秀行先生则是日本棋圣六连霸,是日本上一辈的超一流棋手,被称为日本九段之父,上述日本当代所有超一流选手都曾师从藤泽先生。也就是说,聂卫平承袭了吴清源大师的战绩,几乎战胜了所有日本超一流棋手。

1988年,聂卫平和沈君山在日本拿了一个桥牌比赛的冠军,赛后晚宴上,聂卫平正吹嘘自己的战绩,吴清源在旁边冷不丁说了句:“搏二兔,不得一兔。”意思是说,在世界冠军这个层次,“一石不得二鸟”。

一语中的,即聂卫平创造了围棋界的丰功伟绩,就缺一个围棋的“世界冠军”桂冠。

1985年,受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邀请,终于实现了周总理邀请吴清源访华的遗愿。在上海,围棋协会的顾问77岁 的金明老先亲自到机场接吴老,后来两人还下了两盘棋,给吴清源印象最深的是,金明说:“这两盘棋,一盘是算作陈毅将军下的,另一盘是为周恩来总理的。”

这次在中国,吴清源还和天津的二哥吴炎,以及上海的妹妹清仪见了面,都已经四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在二哥陪同下还去父亲吴毅在北京的墓地向父亲磕头。吴清源一直认为,他虽入了日本国藉,但改变不了他是中国人。 1993年末日本文化界围棋代表团访问中国的时候。吴清源大师“关于21世纪的围棋”的报道“围棋之道,天人合一”很快在报纸上发表了,其中提到“围棋的真谛是要从整体来考虑的。东南西北天地这“六合”都要能考虑到,要全局“和谐”。只有这样,围棋才能发展,也才会有勃勃的生机。在吴清源的眼中,围棋的棋盘更广阔了。而每一步棋都是全局的一个和谐的音符。专家认为,这和他当年和木谷实一起研究“新布局”的内容有一些不同,在研究新布局时,已经涉及到这样的内容。但是还没有这样深入的理论。但是着眼围棋的变革,将围棋看成是在发展中的,没有成规的,没有框框这样的思想,是吴清源的围棋生涯中一以贯之的。而吴氏在追求的,是如何在棋盘上更和谐。”这又是黑棋和白棋之间的和谐,“和谐相依,方成棋局”。这里的和谐,就是双方尽量下出出色的棋。双方都能下出好的棋,不会出现很大的差距,这棋盘就是和谐的,胜负可能只有半日。 现代的围棋的概念中必须贯彻所谓“平衡”的理论。这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平衡”的真正的涵义是什么,一般的来说是“势”和“地”的平衡,这未免有一点局限。其实这是围棋的很多的矛盾的调和,是一种中庸之道。完全在围棋的规律“流势”中能自由“漂流”的棋手,才会真正有这样的平衡的感觉。厚薄、快慢、攻防、进退,乃至在比赛中的很多微妙之处,如全局和局部、某一阶段和全部棋局、棋手的一贯棋风和这一盘棋的个性、刚和韧、坚强和弹性等等,都有一个最佳的综合切入点,这就是和谐。只有和谐才能做到平衡。每一步妙棋都是和谐的产物,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观察,它都是能很自然地和周围的棋成为一体,又是每一盘棋的平衡的砝码。在吴清源的眼中,围棋的棋盘更广阔了。而每一步棋也才会是全局的一个和谐的音符。这些观念,早在1933年吴清源和木谷实研究围棋新布局时就提到过。

2014年6月,正逢一代宗师吴清源百岁诞辰之际,中国棋院培训部部长张文东九段一行专程赴日本,看望吴老,送去京华奖“特别荣誉奖”匾牌。

为纪念吴清源大师对中国围棋的贡献,所开创的《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公开赛》,是由中国围棋协会、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的世界女子围棋公开赛。这项比赛原为吴清源杯世界女子围棋赛,从2018年开始,至2023年已经举办了六届,2024年第七届改变赛制,成为公开赛。

12,2 应昌期和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应昌期(1917年10月23日—1997年8月27日),祖籍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台湾金融界、实业界著名人士,宁波市荣誉市民。

应昌期自幼酷爱围棋,他在台湾创办企业,积累了足够的资金,一直想创办一个中国人自己的世界围棋大赛。只可惜日本一直雄霸棋坛。中日围棋擂台赛后,应昌期认为时机已到,1988年开始,每4年一届举办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并创造和使用应氏计点法。被誉为“黑白世界的诺贝尔”。

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于1988年开办。“应氏杯” 采用了许多创新的赛制和规则。

筹办之初,应昌期即将应氏杯定义成“围棋奥运会”,仿奥运会四年一届,奖金也是所有国际国际围棋赛事中最高的(冠军40万美元)。虽然创办很早,却被日本富士通杯捷足先登,抢先问世,但也因此引领围棋活动进入世界化的领域。此后其他世界大赛陆续开办。

应昌期过世后其子应明皓继续推广应氏杯,以及比赛中使用的与中国规则、日本规则均有不同的计点规则。在应氏杯的正式比赛中,还要求使用有固定棋子数目的棋具对局,以准确地按照应氏规则完成对局后的胜负计算。

为了即照顾到围棋的强弱和学棋人口普及程度,又达到普遍性,“应氏杯” 采用了全新的赛制和名额分配:

· 参赛名额:每届30名选手

· 上届比赛前两名

· 中国 10名

· 韩国 6名

· 日本 6名

· 中华台北 2名

· 欧洲 2名

· 美洲 2名

· 赛制:上一届比赛前两名首轮轮空,比塞采用单局淘汰制,最后冠亚军争夺战,采用“三番棋”大战。

事实证明,这种赛制,对强化各国围棋顶尖棋手的竞争性,和推动围棋的全球化,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

到2024年,作为世界职业围棋个人大赛的 “应氏杯” ,已经举行到“第十届”,并且成为最重要的世界围棋赛事。

1984年起还增设了应氏杯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

12,3 几个为围棋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牛力力,她的妹妹牛娴娴以及女儿牛荣子

牛力力,1961年9月生于哈尔滨市。14岁学棋,15岁进体校并进省围棋集训队。获1982年全国个人赛女子第四名。1983年定为三段,并进入国家队,与马晓春一起成为聂卫平当时的首批弟子,和芮乃伟、张璇以及杨晖、丰云等都是同期队友,与芮乃伟、张璇同为室友。1985年升为五段。八十年代赴日本留学,并成为围棋泰斗吴清源的助手,著名围棋活动家、围棋棋谱和专栏作家。

牛力力自小熟背吴清源的围棋八本著作。现在日本留学,长期担任围棋大师吴清源的秘书。与象棋特级大师赵国荣育有一女,名叫赵晔。牛力力苗条秀美,性格开朗热情,为人谦和有礼,她才华横溢,擅长写作、书法,锦心绣口的牛力力是中国围棋界有名的女秀才,这位面容俊美的女棋手,平日给人谦和有礼的温和印象,而坐于棋盘前,却有超然的气度,慧目炯炯、气势咄咄逼人。她的妹妹牛娴娴也是一位围棋女将,才貌双全,两人并称围棋姊妹花,为黑龙江围棋事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牛力力的女儿牛荣子,中文名赵晔。1999年出生的牛荣子拜师姨夫麦克雷蒙,雷蒙是唯一一个非东亚藉的九段选手(美国的麦克九段的妻子是牛力力的妹妹牛娴娴三段),又由于母亲牛力力长期担任吴清源的助手,牛荣子自幼时起便多蒙“昭和棋圣”指导,牛荣子一身兼得中、日、美文化熏陶,家世师承都称得上传奇。

日本五大职业女子围棋比赛之一的扇兴杯女子最强战,虽然在赛事序列中排名最末,但800万日元(约合40万元人民币)的冠军奖金却位列最高,排序靠后只是因为它并非挑战制,决赛也不是番棋。并且,每年的扇兴杯四强还能参加同一赞助商推出的Senko杯世界女子最强战,世界赛冠军奖金更高至1000万日元(约合50万元人民币)。这项比赛与其他赛事不同,对上届冠军并无优惠,还必须从预选赛第一轮打起。因此也没有人能连续夺冠。

扇兴杯与牛荣子早有缘分,2015年她入段当年,就曾以一波三连胜打入第1届本赛。此后步步走高,第2届进军四强,2018年第3届连破王景怡、知念薰、矢代久美子、上野爱咲美四位女子冠军获得者,登上决赛舞台。可是志在必得的一战中,牛荣子意外不敌万波奈穗,成就了以颜值著称的对手的唯一一冠。受此打击,第4届扇兴杯牛荣子止步八强,第5、6届甚至连本赛都没有进入。

第7届扇兴杯给了牛荣子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的机会,自预选赛最底端开始,她连过前几届冠军等6关,再次进入决赛。2022年7月17日,牛荣子决赛的对手是万众期待的仲邑堇,如若仲邑堇顺利问鼎,将创下日本最年少冠军的大纪录,这使得比赛所在的滋贺小城涌来了众多新闻记者。然而临门一脚压力走形,仲邑堇胜率高达99%的大优势惨遭逆转,反而成就了牛荣子的人生首冠。

这个冠军给了多年如一日在围棋世界用功跋涉的牛荣子莫大的激励,而她的夺冠之地近江八幡地区正是当年田壮壮导演、张震主演的电影《吴清源》的重要拍摄地。牛荣子终尝夙愿后,母亲牛力力给田壮壮导演发了一条信息:“一定是吴老师的在天之灵的保佑。”

第8届扇兴杯,牛荣子将本赛四位对手田口美星、上野梨纱、铃木步、上野爱咲美一一击败,创造了该赛事首个连冠纪录。

丰芸九段

丰芸是河南人,1983年首获全国女子个人赛冠军,目前世界上只有芮乃伟和她两位九段女棋手。但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培养出来的两位女九段棋手都先后出国发展。

1999年,丰芸被排除在北京围棋队参加全国团体赛之外,她于当年4月25日和丈夫带着他们1岁7个月的女儿,离开北京经加拿大,到达了丈夫受聘公司的所在地美国。

到美国后,她不愿一味在家相夫教子,于2002年7月在美国新泽西成立了以丰芸命名的围棋学校。这个由中国围棋协会主席陈祖德题字的围棋学校,已在美国东部围棋圈里享有名气。丰芸平时相当忙碌———除了操持围棋学校的事务之外,每个星期的一、二、三3天到美国各地巡回讲棋,因为美国每个州每周都有围棋比赛。星期四在家里上网教棋,其教学方式是这样———学生在网上下棋,双方用电话进行交流。星期五、六、日3天则在自己的围棋学校直接辅导学生。很显然,丰芸已在美国渡过了两个难关———一是英语关,丰芸在中国国内专门进修过英语。二是刚到美国前两年的创业关,现在她已拥有自己稳定的学生群。

除了平时教棋之外,丰芸还参加美国职业围棋协会主办的一些职业比赛。2003年丰芸夺得了在网上进行的北美大师赛的冠军,获得了参加今年第五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资格。但由于丰芸还不是一个美国正式公民,所以她只是领一笔比赛奖金,而无缘代表美国参加应氏杯。

姜铸久和姜鸣久兄弟

1997年8月,江铸久九段与美国新意中文学校合作在旧金山湾区成立了“江铸久─新意中文学校围棋培训中心”。为湾区的学生和成人开设了一系列的围棋课程,当时由江铸久亲自执教。自江铸久和芮乃伟九段夫妇赴韩国成为职业棋手后,新意的围棋课即由江铸久兄长江鸣久主持。两人还创立了美国“铸久杯”青少年杯围棋比赛。

哥哥江鸣久七段在1975年至1983年为中国国家队主力队员,曾代表中国国家队赴欧洲传授围棋技艺,还曾两次赴美国执教。自从江铸久到韩国下棋之后,就把在美国的事情交给了哥哥鸣久打点,学生照教,“铸久杯”也照旧举行,而且不管怎么忙,江铸久都会赶到美国参加“铸久杯”的比赛。在江鸣久接手后,由于此前其弟江铸久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加上他本人的不懈努力,到如今参加围棋课程的学生总数已超过1000多人次,而且,学生们的兴趣大、进步快,每年都参加“铸久杯”青少年杯围棋比赛,成绩喜人。

尽管,江鸣久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围棋教学中,但他的棋艺却丝毫没有落下。2000年,他顺利通过美国赛区选拔,获得了参加第七届LG杯的资格,并且在首轮对垒中与江铸久合演了一场世界职业围棋大赛首盘“兄弟大战”。

郭娟

郭娟这个名字对棋迷们来说,也许并不陌生。长期以来,她屡屡代表欧洲出现在国际大赛的赛场上。在中国,郭娟只是二流女子棋手;在欧洲,她是最有威望的围棋老师。

所谓:树挪死,人挪活。郭娟说:“我去欧洲只是想学习语言。”对于“为什么要出国?”这个问题,郭娟的回答轻描淡写,似乎在回避什么。其实,熟悉围棋圈的人都清楚,郭娟所说的“学语言”只是托辞。在与国内一棋手的婚姻破碎之后,离开中国、甚至离开围棋,改变生活环境才是她那时最为迫切的想法。

1988年郭鹃受邀前往欧洲教棋,为了改变欧洲人把围棋当作一种游戏的态度,郭鹃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刚到欧洲时就只有我一个职业棋手,那段时间我只能一边教棋一边做翻译才勉强维持我和3岁儿子的正常生活。现在我定居在阿姆斯特丹,一年能有3万多欧元的收入,条件还算不错。”

去欧洲之前,郭娟只有一点日语基础,但到法国一个月后,她已能用法语讲棋。如今她已熟练掌握了英语、法语、荷兰语等语言。她把真正的围棋职业化带到欧洲,并且是那里第一位授课收费的棋手。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到现在,她的门生遍天下,至少包括2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欧洲诸国,还有北美洲和亚洲人,甚至还有一些来自太平洋中部她都不知道名字的小岛上的学生。然而,郭娟并不满足于这些。如今,她又在为打造一个欧洲围棋职业联盟不懈地努力着。

一个女人,怀抱幼子游走江湖,多少带点悲情色彩。十几年来,她的经历不是用一个枯燥的“苦”字所能概括。但她不懈努力,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正所谓:爱拼才会赢。“她(郭娟)在推动欧洲围棋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围棋协会秘书长华以刚这样评价她。

樊麾 中國大陸出生的法國職業二段圍棋棋士

樊麾六歲於陝西西安開始學圍棋,於1996年入段,1998年职业二段

2000年移居法國。开始以教棋为生,2001年至2005年為巴黎圍棋公開賽的冠軍,2001年至2006年為巴黎圍棋名人戰的冠軍,2002年獲阿姆斯特丹圍棋錦標賽的冠軍。2005年成為法國圍棋協會的總教練[1]。2006年至2009年為歐洲應氏盃的冠軍。2013年歸化為法國國籍。2013年至2015年連三年獲得歐洲圍棋冠軍盃的冠軍[2]。2013年獲法國圍棋公開賽、瑞典圍棋公開賽的冠軍,隔年獲愛爾蘭圍棋公開賽冠軍。此外曾多次代表歐洲參加世界性圍棋比賽。

樊麾才是与围棋机器人AlphaGo对阵的第一个职业棋手。2015年,樊麾与Google DeepMind所研發出的AlphaGo進行分先五局競賽,AlphaGo以5:0全勝的紀錄擊敗樊麾;樊麾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於十九路棋盤上,以分先制,被圍棋軟體擊敗的職業棋手。之後在AlphaGo李世乭五番棋,樊麾擔任數子裁判。

13 围棋机器人——AlphaGo和人机大战

13,1 围棋机器人的开发之路

早在上世纪 60 年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对围棋的计算机程序进行研究。当时还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读计算机博士的 Albert Zobrist 引入了影响函数(influential function),为棋盘的每个空位计算数值,从而划分黑白领域并为每个子的影响力打分。

1972 年,密歇根大学的 Walter Reitman 和 Bruce Wilcox 开始把人工智能研究应用于围棋。

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起,中国科学家也在相关领域做过一些工作,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陈志行和他的围棋程序“手谈”。从 1994 年到 1997 年,“手谈”在两个重要的国际计算机围棋比赛应氏杯和 FOST 杯中共获得了六个冠军。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1997 年5月11日是历史性的一天。

由IBM开发的深蓝计算机国际象棋电脑,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在标准国际象棋比赛中打败卫冕世界冠军的计算机系统。

IBM的“深蓝”国际象棋电脑,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生许峰雄开始开发一种名为“芯片测试”的国际象棋电脑“深思”(Deep Thought)(来源于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一台机器)。后来,许峰雄和他的同事被IBM聘用,继续从事国际象棋的研究工作。

深蓝计算机重达1270公斤,有32个大脑(微处理器)。深蓝计算机是采用混合决策的方法。它将通用超级计算机处理器与象棋加速器芯片相结合。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执行一部分运算,更复杂的棋步交给加速器处理,然后计算出可能的棋步和结果。 1985年,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 Blue)以2胜1负3平的成绩战胜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一时间全球轰动。

“深蓝”的设计者们在当时就想到了下一个小目标:“何时计算机也能下围棋呢?但是围棋的复杂性,是国际象棋的数千亿倍。用同样的算法,对围棋的开发,根本是不可能的。

进入 21 世纪后,机器学习技术和蒙特卡罗树搜索等方法开始被大量引入围棋程序中,也让围棋人工智能出现了飞跃。

2004 年,法国的 B Bouzy 和 B Helmstetter 发表论文,在评估某个行棋位置的时候,他们让自己的蒙特卡罗围棋程序随机选取一些点,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一定数量的棋局,从而计算某个点引发的棋局最终结果的平均分数。

在此基础上,法国计算机科学家 Rémi Coulom 开发出了围棋程序 Crazy Stone。2008 年,Crazy Stone 在被让 8 子的情况下战胜了职业棋手青叶熏四段——这是计算机首次在让 9 子之内战胜职业棋手。

在那时,Rémi Coulom 也曾经指导了一名台湾师范大学的博士生,他叫做黄士杰。他从小学习围棋,属于围棋业余六段选手,还曾在台湾师大读书期间创办过围棋社,并获得大专杯围棋赛冠军。

在读硕士期间,黄士杰就将围棋定为他的研究课题。为了写程序,黄士杰有时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他甚至还为了延续自己的研发成果而推迟两年毕业,最终,功夫不负苦心人,他设计的程序不仅获得了 19 路电脑围棋金牌,更是击败了当时最强的围棋程序 Zen。

在当时,这名计算机专业博士提出了一些新的蒙特卡罗树搜索的启发式算法,包括应用了模拟平衡算法(Simulation Balancing)和时间控制方法,极大地提升了程序的棋力。黄士杰用自己妻子的英文名 ERICA 给程序命名。

不过,这些程序都没有达到职业水准。性能最好的 Crazy Stone 和 Zen 也只达到了业余 5 段的水平。在那个时候,围棋界一般认为,计算机战胜职业围棋选手的那天还远远没有到来。

英国的海森比斯迈出了一大步,2010年,他在伦敦创建了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DeepMind。并且把人类游戏,包括围棋纳入机器人程序。

2012 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做了一年博士后研究员后,黄士杰加入了英国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DeepMind。当时 DeepMind 创建刚刚两年,创始人是Demis Hassabis,Shane Legg 和 Mustafa Suleyman,早期投资人包括 Elon Musk、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以及李嘉诚的 Horizons Ventures。

但是海森比斯的雄心勃勃,很快就被研发的巨额投资,和在可预见的将来毫无收益,使公司陷入了绝境。于是海森比斯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游走于美国硅谷的风险投资市场,最后经过艰苦的谈判,2014 年 1 月,Google同意了海森比斯的苛刻条件,不得干预DeepMind的研究方向和盈利预期,最后以 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DeepMind,那时的 DeepMind 尚未发布任何一个产品,只有一篇还没有发表的论文。当时,黄士杰名列公司内两位首席工程师之一。

海森比斯终于找到了新的研究方法,通过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记忆和检索功能来实现机器人的自学习功能,作为突破。公司引进了几位生物工程和脑神经医学专家,甚至海森比斯自己还专门到医学院选修脑神经课程。DeepMind 早期希望通过机器学习和系统神经生物学理解智能。

2014 年 10 月,公司终于发布了一款原型产品,可以让计算机模拟人类大脑的短期记忆功能。

但是,很快海萨比斯就因为无法忍受大公司的官僚体制以及内部倾扎,不得不将DeepMind迁回英国伦敦。

2014 年,DeepMind 组建了 AlphaGo 项目,用来检测使用了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能否应用于围棋。公司的科学家通过增强学习让 AlphaGo 自己下了数百万盘棋,来矫正模型。黄博士自己就亲手把成千上万的棋谱,夜以继日地“喂”给AlphaGo。

随后,AlphaGo 又与 Crazy Stone、Zen 等围棋程序下了 495 盘棋,只输了 1 盘。为了增加难度,AlphaGo 又与 Crazy Stone,Zen 和 Pachi 下了让四子棋,胜率分别为 77%、86%和99%。围棋机器人挑战人类职业棋手的时机已经来临。

2015年6月的一天,身在法国的欧洲围棋冠军,曾经的中国国家队棋手樊麾,收到了一封莫名其妙的合作email,对方约他到伦敦面议,至于要干什么,则讳莫如深。樊麾的第一反应是“这该不是一个骗局吧?”于是漫不经心地只回答了两个字“OK”。后来他如约来到伦敦面谈。哪知樊麾这一去,竟成为围棋AI最新成果的测试品。原来是樊麾作为职业棋手受邀與Google DeepMind所研發出的AlphaGo進行分先五局競賽。樊麾根本不知道AlphaGo有多厉害,起初也并未太放在心上。

2015 年 10 月,AlphaGo 以 5:0 的比分完胜欧洲冠军樊麾,这是计算机程序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战胜人类职业选手。

实际上,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人工智能围棋学界实际上已经努力了将近半个世纪。

但毫无疑问的是,回看整个围棋人工智能发展史中,黄士杰的出现以及他之后的贡献是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不仅是围棋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奠基者、AlphaGo 的幕后推手,他都直接参与“脑”的研发设计,甚至还作为“手”替 AlphaGo 在对弈中执子。

不论在韩国首尔对阵李世石,还是在乌镇人机大战中,我们都会留意到黄士杰在台上非常“淡定”的坐着,他的唯一作用就是替机器人落子,他也是尽量不去做落子之外的任何多余动作。

李世石曾回忆道,黄士杰担心他自己受影响,对弈期间面不改色,整个过程中就喝了一口水,甚至连一次洗手间都没去过。黄士杰作为六段的棋手,或许是在代替AlphaGo向对手表达应有尊重。 在第三局,李世石落下关键性的第70手棋以后,李世石习惯性地,把眼睛盯向黄博士的脸,想寻找一些对手的反应,但是他看到的还是那张象机器人一样的毫无表情的冷酷面孔。

13,2 第一次人机大战 AlphaGo对阵韩国的李世石

二十一世纪开始,世界进入人工智能的历史阶段,Deep Mind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开发出“自学习”功能,它能在几天内,学完人类需要十几年才能具备的围棋技能,它还可以昼夜不停地研究和吸收数十万个人类围棋顶尖高手的棋谱,它的海量存储器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准确牢固地记忆成千上万个围棋定式和死活定律。

2016年3月9日至15日举行的举世瞩目的五番棋围棋“人机大战”中,AlphaGo以大比分4∶1战胜了多年的围棋世界冠军、韩国顶级选手李世石九段,(李世石所赢的一盘棋,也是在AlphaGo中盘绝对领先的形势下,李世石凭借事先研究出的AlphaGo软件中的一个bug,孤注一掷地拼出一个循环生死劫,把AlphaGo软件思维搅乱了,才侥幸取胜)此刻,围棋机器人已显示出必将赶超人类的趋势。

此后,升级版的AlphaGo以“Master”的神秘账号,在多家网络围棋平台上,战胜了包括聂卫平、柯洁、朴廷桓(韩国)、井山裕太(日本)在内的数十位中日韩围棋顶尖棋手,在30秒一手的快棋对决中,更以60∶0的成绩完胜,引发人们的热议和恐惧。

13,3 第二次人机大战 AlphaGo对阵中国的柯洁

在李世石落败之后,中国年轻棋手柯杰(全国围棋冠军赛的常胜将军,同时也是近年来国际围棋大赛夺得冠军最多的棋手),于2017年,作为连续多年的围棋世界冠军,“天才少年”柯洁和AlphaGo(Master版)的三番棋大战,在柯杰家乡中国浙江乌镇举行,最终,满怀信心的柯洁以0:3落败。柯洁甚至为代表人类而输给机器人,泪洒疆场。此刻,已经没有人再怀疑围棋机器人已经远胜过人类。连围棋大脑(DeepMind)的创始人兼CEO戴密斯·哈萨比斯也表示,尽管输了棋,但是柯洁的表现堪称非常完美,是人类当代围棋的最高水平。

13,4 柯洁输给AlphaGo(Master版)后的感悟

22岁的中国棋手柯洁在2019年被清华大学保送录取,有人说他就是“天之骄子”,也有人说他就是现实中的围棋“天才少年”。他在落败后参加2018年的一次综艺节目《吐糟大会》上,用犀利的吐槽和坦率的自黑,获得全场最佳表现,当谈论自己对于人机大战全败时,他的回答也是独有天地。

代表当代人类现阶段围棋最高水平的中国天才棋手柯洁,他不仅代表着睿智,更用自己特立独行的性格,把围棋拉回到普罗大众的视野。

对于代表人类完败给围棋机器人,柯杰从起初的不屑,到之后的谦逊,再到最后的悲壮,在外界眼里,柯洁仿佛有了不小的变化。而对柯洁这个向来桀骜不逊的少年来说,它不惧任何人类顶尖棋手,但他在输给围棋机器人以后,足足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真正认识了阿尔法狗。

柯洁在对决后谈到了AlphaGo在对弈中,能在极短时间内,在存储的海量围棋定式、定律中,选择出最佳对策,同时快速算出每一种对策双方几十步以后的对局演变形式,从而确定出最佳方案。围棋机器人在学习速度、记忆能力、子力计算、快速分析、局势判断、对策选择等各个方面都已经远胜人类。柯洁在失败中悟出对于围棋更深的理解,并认为败给机器人是一件好事:

“它颠覆了我们对围棋的认知,所以说它的出现是我们的幸运。我们可以重新的认识和定义围棋。”

“跟机器人对抗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人就是一个血肉之躯,会因疲劳,会因情绪变化、而屡屡判断失误导致昏招百出,但是机器不会。”

强烈建议已经会一些围棋,或者对围棋已经有一定功力的人,看一下周鸿伟(中国著名企业家,原3721上网助手总裁, 2004年任雅虎中国总裁,现任奇虎360公司董事长。)与柯杰最近一次访谈(2024年3月26日)——《柯杰再谈阿尔法狗,千帆过后任(仍)是少年》,柯杰是以当代最高围棋棋手的高度畅谈了对围棋机器人的最新认识。其中许多观点,不是一般世界围棋冠军就可以认识到的,也只有柯杰这样地位、且又善于积极思考的棋手才有可能领悟到。下面以我的个人粗浅体会,转述如下,供有兴趣者参考:

问:AI的段位能高过你几个级别?

柯杰认为至少高两个段位。

问:AI比你强在哪里?

柯杰回答说,人类学习围棋,都是依据前人积累数了数百年、数千年的经验,一步一步学习提高的。特别是围棋定式,它是几千年人类积累的、公认的在围棋角部争夺的最佳抢夺和应对策略。但是以柯杰的高见,以及我对围棋的理解,这种定式的99%以上仅局限于9乘9(最多不超过11乘11)的局部一块角上对弈的最佳应对策略,如果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些定式90%以上都是不完全正确的。例如9乘9仅仅有81个结点,而在此范围的对弈,对于最初几步应对,可选择的应对就只有不到80个应对位置。这就是个巨大的局限,因为从19乘19的更广阔地域的全局来看,至少还有200个以上的下子应对方法,虽然大部分可用的下子方法是并不可取的,但是从长远战略眼光,必定会有许多下子位置是一定好于传统定式的。柯杰就说,在他与阿尔法狗的对局中,在布局和角部争夺时,阿尔法狗时常会莫名其妙地不按棋谱常规而“脱先”,先手转到另外一块战场,莫名其妙地落下一颗子,你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分析机器人为什会这样“突发奇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人脑无论如何比不上电脑,当继续下过十几或几十步以后,你才明白当时机器人“脱先”的用意,但是这时你已经无可为挽回地落于略势。这样能不输吗?

因此那些人类学习围棋的最有效工具,恰恰成为人类进入更高围棋境界,从更广泛的视角取得优势的绊脚石。当然,像武宫正树、聂卫平这样的围棋天才,也时不时会突发奇着,但毕竟还是远远无法和围棋机器人相比。

问: 那么AI是否摧毁了围棋?

当然不会。围棋作为一种娱乐游戏,或者一项竞技体育。它的魅力主要在于观赏性,就像一个高段棋手,和一个不入流的新手下棋,就会毫无观赏性。除非是下让子棋。因此人类与围棋机器人的对局,仅对极高段位的专业棋手,才有观赏和分析研究意义,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没什么实际意义,毫无吸引力。

再如动物界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它的百米速度仅为3.5妙,格雷伊猎犬作为猎豹的竞争对手,在动物界,它也被称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狗,100米短跑对它来说仅需5秒,从速度上来说仅次于猎豹。但是做为高等动物的人类,男子百米世界纪录是由牙买加的尤塞恩·博尔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9.63秒的成绩创造的。比动物的最快速度慢了一两倍,难道人类再锻炼百米短跑就毫无意义了吗?当然不是。

13,5 围棋和围棋机器人将进入中国时代

中国商汤科技创新工程院院长沈徽指出,我国研制的新一代围棋机器人,增加了更完善的机械眼和机械手,并且集成为更实用的家庭版。同时实现了针对各种级别围棋学习者的不同版本。成为我国围棋普及和发展的强有力的推手。

这已经是完全的围棋机器人了。